2010年,浙报记者曾蹲点调研传化,以《我的企业我的家》为题对传化和谐劳动关系进行了报道。
7年后,浙报记者再次来到传化,令其万万没想到的是,传化,正在发生蝶变。
7年后,传化步入而立,从一家以传统化工、物流、农业为主的大企业,蝶变成互联网色彩浓厚、志在构筑产业大平台的高成长性企业。
随着事业的发展,传化的和谐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升级。
对员工来说,以前,企业就是“家”,现在,企业除了是“家”,更是“舞台”,在这个“舞台”上,企业高速发展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同频共振,公司的产业转型与员工的自身转型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和谐共赢!
从“家文化”到“创舞台”,传化正在用自身的案例诠释新时代的和谐劳动关系。
就在今日,浙江日报以《我们的企业 我们的舞台》为题报道了传化的和谐劳动关系,以融媒体形式在报纸、网络、客户端等平台进行了全方位报道,详细剖析了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在传化演绎出的新答案。此次报道是浙报“深化走转改 迎接十九大”的专题报道之一。
浙报此次用舞台之变、转台之艰、创台之梦三个维度解析了传化背后的“和谐密码”。(以下为浙报报道部分摘取,记者张燕、管哲晖、戴睿云、蒋蕴)
舞台之变
7年来,传化产业、员工的结构发生了“脱胎换骨”的变化。去年,集团营收增至330多亿元,今明两年预计将实现跨越式增长,物流已开始超越化工成最大产业板块;员工规模接近翻番,至1.3万人,“85后”“90后”占六成以上,本科学历以上占比从23.5%提升到42.4%。
“2010年以来,我们用于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硬件投入近20亿元,累计增加员工薪酬6亿多元,员工人均收入每年增长10%以上。在一如既往保障、尊重员工权益的同时,新时期的传化更关注如何用新的事业舞台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。”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道。
“传化如何才能不辜负这样的肯定和期望?”“和谐劳动关系的持续投入,需要企业实力支撑,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?”“互联网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,传化如何让员工在时代的变化中成长?”……
“外人看风平浪静,内部则翻江倒海”。着眼未来的大讨论和反思,2010年起在传化持续两年。转型之路日益明晰:2011年起,传化开始向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智能物流平台型企业转型,并带动化工、农业等板块转型升级。
在传化,组织架构随员工内部创业需求和成效而变化,一年调整几次成为常态。“这几年公司事业版图扩展后,我就想,有什么事我可以干?”“80后”张寒冰说。去年还是“传化智联”人力资源副总的他,提出把传化在全国的仓库变成智能仓库系统的“云仓”计划。他从兼职到转岗,云仓也从几人项目组到40人的项目部、事业部——不到一年,就从一个创意成长为“传化智联”布局的重要一子。
转台之艰
俞顺红是传化1992年引进的首名大学生,2015年,根据集团发展需要,时任传化合成材料常务副总的他和化工板块其他11名“老将”,集体转战物流板块。他二话没说,远赴“成都传化公路港”,从基层管理干起。
俞顺红将化工车间的“改善文化”和精细管理带到了成都。在他的鼓励下,300多名员工提出3000多个改善方案,其中油服平台建设方案已成为公司重点创新项目,月交易额5000万元。成都公路港营业额连续两年增长10亿元,承载了西南地区大量公路货运物流,俞顺红也成功“转台”成为传化网四川大区总裁。
“企业转型中最棘手的和谐难题,就是如何让老员工不掉队。俞顺红转型初期也沉重过、担心过,如今他新事业发展顺利,是自我学习和组织支撑共同作用的结果。”传化集团党委书记陈捷说,传化的9个产业党委、90个党支部发挥了引领作用,并在集团内部营造拥抱变化、顺应变化的氛围,他本人就常和老员工谈心。
如今无论在传统板块还是新兴板块,许多老员工都成了企业转型创新的参与者、推动者。
“80后”储德国,进传化9年,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厂长助理。“在有的企业,打工只是打工;在传化,企业鼓励你去学习、成长、创造。”他从零开始,通过企业组织的技校学习取得了高级技工证书,企业也为他打开了薪资和职业向上“双通道”。
传化学院院长谢萍说,2010年以来,传化用于员工学习发展的投入逾1亿元。
创台之梦
“成为命运共同体是员工企业社会的共赢”
“90后”傅凯飞工作的第三年,就成了传化下属公司的股东——这是传化鼓励员工创造事业舞台的一个典型。
2014年大学毕业进入传化,“想干好一件事”的他成为内部创业项目——同城货运平台“易货嘀”3个创始人之一。今年6月,“易货嘀”正式发布股权激励计划,他成为几十个股东之一。
从商业模式的设计到分配激励、文化建设……传化建立了让员工自主管理的机制,从而把基于“利益共同体”和“事业共同体”的“命运共同体”真正做深做实。这样的“伙伴”关系、造梦舞台,让曾跳槽到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员工秦愉又回归传化。他从一个创意开始打造的“易货嘀”,3年后已覆盖29个城市,平均单月平台交易额逾7000万元,他也成了“易货嘀”CEO。
传化,用心孵化员工的“智慧”,裂变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。目前,公司在孵创客项目多达60个,分布在物流、化工、农业各板块,另有11个项目已成长为独立公司。传化员工在内部股权投资上已经达到6个多亿,有10%的员工成为股权、期权持有者和创客计划的受益者。
命运共同体建设,还延伸到整个产业生态圈。李俊亚是传化网平台上近300万货车司机之一。以往他总是为货源担忧,通过努力成为“易货嘀”金牌司机后,在传化司机学院接受培训,月均收入从7000元上升到2万元,还带动7个老乡、亲戚就业。“接下来我还要组个车队,接大单子。”他说。不光对司机个人,在杭州,“传化公路港”重点培育了数百家成长型中小物流企业,产生了至少7家营业额近亿元的物流企业……
“让每个在传化工作的人、在传化生态圈上的伙伴,都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,为社会打造更广的和谐产业生态,是传化更大的梦想。”徐冠巨说。
2010年,浙报记者就曾走进传化蹲点调研。7年的时间,传化在记者眼中到底变了什么?(以下文字 记者 蒋蕴 陆文琳)
记者手记
“打造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”、“用黑科技服务黑科技”、“跨平台协同需要大数据预测”……听到传化员工讨论工作时蹦出这样的话语,记者仿佛置身一家互联网公司。
记者手记
这7年,传化已经很不一样了。它经历了产业转型的深层次革新,爬坡过坎,构建了崭新的布局。同时,你还能感受到这里与众不同的气息——语速快、走路快;点子多、创意多;想干事、能干事……传化营造的生态圈里,每个人都生机勃勃。
记者手记
传化是一个孵化器,从供应链到消费端,整合了各种要素,促进高新产业的集聚;传化也是一个大平台,改善了员工的生活,服务了客户的生意,帮助了合作伙伴的经营,也让一座城市、一个国家的效率更高。
记者手记
传化构建的新型和谐劳动关系范式,因为尊重人、理解人,成功地激发了人的最大潜在价值,使得所有的变革和想象,都陆续清晰和实现。每个企业的传奇,都是一个个平凡人创造的——传化深切地理解了这个道理。
来源:传化